2013年9月1日

慕尼黑印象——關於工作

再次證實我真的有嚴重的拖延癥...三月底從德國回來之後直到今天才動筆 說忙也只是藉口
終於下定決心排開所有雜事 抓住僅剩的那點記憶的尾巴

第一個先寫工作 因為在慕尼黑待一個月的任務就是要學習一部新的儀器 然後回來在老闆的實驗室裝一台
訪問學習的研究所是HelmholtzZentrum Muenchen
第一天到達慕尼黑是在凌晨 組裡的一對科學家夫婦碰巧住在機場附近 於是上班的時候順帶來接我
沒有去住的地方就先帶著行李到了辦公室 七點多 我所在小組的老大 另一個research scientist Guelcin 已經上班了
組裡領頭的都是Dr. 他們的title是scientist 似乎不太時興有post-doc這個名稱
下來就是phd and master students 再下來就是technicians
據說在德國 大家都對拿了博士學位的人有一點點敬重之情 後來我知道那是因為在德國要拿到一個博士學位是不容易的事情 就拿我所在的組來說 畢業率不到五成 隔幾個月就走一個 讀不下去的人會在大藥廠找到工作 人工比在研究所高出至少一倍
這點很神奇 在我們自己的社會 如果能找到一份高新厚職 誰還去讀書呢
這種研究所系統 不完全學術 又有不少和應用掛鉤的方面 仍可以在德國社會安然存在 很令人羡慕 

德國人都不太熱情 一度我差點以為是不是自己做了什麽不對的事情 後來有人跟我說 德國人都是這樣 於是調整心態 倒也適應過來相安無事 
不熱情是一回事 在教導我這件事情上他們倒是很盡心 一問一答之間 我開始體會到大家對德國一概的印象:到處都是規矩 也許很多人這樣評價的時候是想說他們不懂得變通 可我卻出奇地喜歡這一點 從對步驟的遵循 到實驗的設計 到troubleshooting的思路 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條有理 和他們討論問題有非常爽的感覺

組裡的工作時間並不長 Guelcin早上七點到實驗室 下午五點左右就下班 學生們九點開始陸陸續續到 六點之前也一定會下班 我住的guesthouse離研究所一個小時車程 中途還要轉一次車 嘗試了幾天之後 我的生活很快地就規律在了八點左右到研究所 去食堂買麵包+牛奶 回辦公室吃早餐 開始工作 傍晚七點左右離開 這樣的工作時間跟我在香港的日程安排相比 已經是輕鬆得不能再輕鬆了 可是我仍感覺時間不太夠用 我也直到現在還沒太想明白德國學生如何能夠以這樣的時間安排在4-5年內讀個學位 後來我又聽說德國人已經算是歐洲諸國中最勤奮工作的了 這實在是很有趣 不過對於我來說 即使我必須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自己的工作量 但大環境的工作時間短 的確是讓自己的精神放鬆不少 不失為一種舒服的生活方式

德國學生動手能力之強 讓我感到非常興奮 他們的腦子里總有新點子 並且想到了就馬上去嘗試 連作為一個外人的我 也覺得在實驗室工作起來沒有太多的限制 總有許多可以學習的事物

組裡的人似乎都對我非常放心 因為我總是最後一個離開 他們就很理所當然地把鑰匙留給我 研究所的大門口有兩個酷似垃圾桶的物體 是鑰匙收集箱 我鎖門離開之後 可以把鑰匙扔進去 保安會在晚上把鑰匙收好分類 第二天早上大家回到研究所的時候 只需要在門口停留片刻 就可以拿到自己的鑰匙
在實驗室里幹活 大部份時候也都是各自做各自的事情 我很慶倖我不是在一無所知的學生時代到那裡去 否則我可能什麽都做不成 我也很慶倖自己在過去的這麼多年里 有認真地學習認真地工作 常常告誡自己沒有任何事情是理所應當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的 沒有任何人是理所應當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並且給予我幫助的 感謝主 讓我常常提醒自己是多麼微小 時時都應該更努力 於是當有一天我獨自一個站在陌生的實驗室中 可以不慌不忙地找到方向 進入工作狀態

平靜 不浮躁 獨立 有條理 無規矩難以成方圓 這是我在Helmholtz一個月工作學習感受的關鍵詞

HelmholtzZentrum Muenchen的正門口

一開始我以為是垃圾桶的鑰匙收集箱

研究所平面圖

相機太爛...我其實是想表達說 不遠處是拜仁球隊的主場

研究所的食堂 營業時間8:00-15:00

24號樓 化學樓 研究組所在

辦公室 角落那個放著兩台顯示器的辦公桌 就是我那一個月的座位